神華國際-探索世界新奇事
你的位置:首頁 > 世界百態(tài) >

不土葬不火葬,你愿意死后讓身體化為土壤嗎?

2021-03-14 17:17:30神華國際

http://www.777n.com

  你愿意在死后讓身體變?yōu)橥寥绬幔?/strong>

 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/李靜

  發(fā)于2021.3.15總第987期《中國新聞周刊》

  當自然界中的生命逝去,無論動物還是植物,它們的遺體都會成為一份回饋自然的禮物,以一個機體的死亡來滋養(yǎng)另一些機體的生命。而人類死亡后,通常會有兩種殯葬方式,土葬和火葬。如今,逝去的人類也有了真正回歸自然的第三種選擇。去年年底,總部位于美國西雅圖肯特郡的殯儀館“重組”(Recompose)開業(yè),給了人類處理塵世遺存的新途徑——自然有機還原natural organic reduction (NOR),說得通俗點,就是人體堆肥,將人體分解為土壤。

  這是全球第一家可以把遺體轉(zhuǎn)化為土壤的殯儀館,從構(gòu)想、技術(shù)研究、籌款再到推動華盛頓州通過立法,“重組”的創(chuàng)始人、CEO卡特里娜·斯佩德(Katrina Spade)把這個概念變?yōu)楝F(xiàn)實用了整整10年時間。

  斯佩德并不想阻礙人們采用火葬或土葬的方式,如果那是他們所期望的話。但她認為,堆肥法提供了一種既環(huán)保又飽含深意的選擇。“重組”殯儀館的客戶通訊經(jīng)理安娜·斯文森對《中國新聞周刊》解釋說,死后,讓遺體成為生養(yǎng)自己的這片土地的禮物,不但能夠防止火葬和土葬給環(huán)境帶來的污染,還能夠讓人重新認識死亡本身,人們可以在生前就思考自己離去后的存在方式,想到死亡并不會讓人變得病態(tài),相反,它可以是快樂、感激和內(nèi)心平靜的源泉。

  此時,在“重組”殯儀館內(nèi)裝有苜蓿、木屑和稻草的六角形鋼制容器中,已有8具遺體順利轉(zhuǎn)化為土壤。由此,死亡讓逝者的骨血,得以重新以原子的姿態(tài)回到并繼續(xù)停留于這個世界,這就是生命的輪回。

  把人類遺體變成土壤

  斯佩德出生于一個醫(yī)生家庭,在她很小的時候,死亡就是家里餐桌上的常見話題。她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,是在2011年的夏天,她正和自己的小兒子在后院玩耍,孩子的快速成長讓她突然意識到時間的流逝,“總有一天他會40歲。” 斯佩德想,“哦,我要70歲了!”這種想法激發(fā)了她開始思考死亡這件事。

  那時,她33歲,正在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攻讀建筑學碩士學位。在碩士課程中,斯佩德開始搜集資料,研究傳統(tǒng)土葬和火葬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。

  在美國,城市中的土葬會使用防腐劑,殯葬人員先將體液排出,然后注入防腐劑,這對土壤的影響深遠。純綠色的土葬只在一部分農(nóng)村可以實現(xiàn),對大多數(shù)城市居民來說不現(xiàn)實,成本也高。墓地每年占用100萬英畝(約607萬畝)土地,棺材每年使用400萬英畝(約2428萬畝)森林。火化會污染空氣,每年美國火葬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,高達6億磅,相當于燃燒80萬桶石油?;鸹荒晁璧幕剂峡梢宰屢惠v汽車行駛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距離的一半, 火化一具遺體就相當于一趟從倫敦到羅馬的航班排放量。